Google 不久前收购了YouTube, 令人费解的是: $1.65 billion
Google 很有钱, 但是为什么会花上这么多钱收购一个还没有盈利模式的公司?
这么多年, Google 的 Viedo一直半死不活; Orkut社区也远远不如想象的好. Google对做技术做平台很擅长,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对做内容做社区没有什么好的招数(当然Google Group很繁荣, 但那不是Google 经营的社区). 新闻集团早就放出话要收购了, 这次这么高的价格 肯定是竞争的结果.
在此之前, Google收购了很多公司(主要得益于高的股价), 但是大部分都是和提升Google自己产品体验相关的 而且都是小公司 比如Sketchup. Google 还买了很多技术 还从一个以色列学生那儿买了算法, 这些都是技术方面储备性质的投资, 而且startup公司都不会有很高的价格收购.
Google 还投资了一些公司, 但是基本上都是和商业策略有关, 比如买了时代华纳一些股份 百度一些股份等等. 这些投资都是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的, 倒不是什么很大的投资.
但是这次收购YouTube, 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神话. 前几天才有人质疑说YouTube没有模式盈利, 傻子才会买, 结果没几天就这么高的价格. 互联网的确是泡沫啊, 想想两年前Orcale 强买 Peoplesoft, 那也不过才 $10.3 billion (当时股价是20多美元, Oracle 应该还付出了一大笔现金. 想想Oracle 在数据库和企业软件行业要打拼多少年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Google 为什么要买呢? 法国有个谚语说: 傻子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做到了. Google不是傻子, 自然不会是因为这个才买的, 在我看来, 原因是竞争.
或许Google是互联网的老大, 但是和那些传统的传媒企业比起来, 在以后竞争上未必能赢. 你说一个传媒一个互联网, 他们竞争什么呢? 说实话, 谁会相信Google的终极目标是” 整合全人类信息并为人类共享”, 在我看来就是 “整合全人类广告并准确无误的送到想看广告的人面前” 至于信息整合, 只是副产品而已了. 为什么Google这么好, 好好的硬盘给我们存邮件 存语音信息 存电子表格 存文档 存照片 存日历 做网页 写Blog 交朋友 聊天, 让你查网页 找图片 读新闻 买东西 搜桌面 查地图 写日记, 让你下代码 看论文 看股票 上论坛… 还不就是把你的信息充分收集. (oh my god, 我出了吃饭睡觉不要Google 我其他时候都是靠它) 既然Google 想要收集更加多的内容, 他就肯定会和做内容的公司形成竞争 此其一.
其二, 一个公司做大了 就会阻碍别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 不要以为Google 很酷就会一直领先. 其实Yahoo, 微软 还有数不清的公司 都是非常有力的竞争者. 拿Yahoo说吧, 我们用的Flickr, del.icio.us 都是黏性非常强的社区. 有了这些社区, Yahoo不愁发展不了相关的搜索. 一个是拥有自家网站的搜索, 一个是没有内容在互联网上抓瞎的搜索, 你会偏好谁呢? 有了内容才有技术这是真理. Google Yahoo都知道搜索这个行业太惨烈了, 技术不可能永远为王, 到最后大家结果各有千秋的时候靠的就是黏性和分众. Yahoo 有门户 有社区 在美国传统用户非常多. Google 也想争取黏性. 终于, 在Group -> Blog ->Pictures 后 下一个有很大黏性的东西出来了, 就是Video.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的黏性 要求用户不断贡献内容 用户不断访问. 我们说豆瓣很好, 2.0的典范. 但是豆瓣的黏性有没有Blog社区大呢? 相对来说小一点. 豆瓣是基于音乐 电影和书籍共享评论的网站, 我每次看电影之后 都会上去看看别人的评论, 应该说我是用户了. 但是我贡献内容的频率不高. 总要看个电影 看个书 才能贡献内容的. 内容的分众性很好 黏性就不一定了. 无聊的人可能会天天在BBS的十大上回个贴 灌个水 却不可能老在豆瓣玩. 但是Video的黏性很大. 有人要说了, 看来你的黏性=娱乐. 不完全是. 黏性意味着你闲的时候能想到它. 好比你喜欢某个人, 你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到她. 黏性意味着这个东西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就象一些人喜欢天天看博写博一样. 豆瓣已经是很有黏性了 我看电影后肯定会上去看看影评, 但是无聊的时候我还是看看YouTube上面的Top打发时间 或者看书 看digg. 这个黏性就不一样了. Video为什么黏性大, 第一是Video很快餐, 没有层次感和强烈的分众. 我才说了分众好的, 怎么又说分众不好呢? 分众能吸引长期用户, 但是也能排斥非受众用户. Video这东西老少皆宜, 看看图像也没有什么技术门槛, 也不像看Blog 耗眼睛, 因此很多人第一眼见到YouTube就会记住它, 记住这上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没有层次感意味着内容的直接呈现 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推送 而不是自己去找. YouTube在这方面技术上很成熟, 比如可以嵌入任何网页, 可以选择相关影片等等, 让用户轻松点击(甚至不需要点)就能够看到想看得影片 这一点是绝对粘住人的.
第二是Video很多元[或者说社区多元]. 既能服务大众 又能让小众获得享受. (其实互联网是肮脏的, 不知道那些成人内容在YouTube上被观看了多少比例, 我想肯定很多). 我可以在此上找到喜欢的Talk Show, 有人喜欢在上面看动漫(同时也热衷上传). 多元化使得各得其所. 其实这个地方我们忽略了YouTube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YouTube技术很好! 如果不能在Flash上做出这么好的播放器 这一切都是说说罢了.
那么多的视频播放网站, 为什么只有YouTube看上去很繁盛的样子? 我要继续我的谬论了, 我认为, 有这三点:
-
YouTube 本质上不限制版权问题: 盗版的社区肯定是最最繁盛的 [出了传统传媒开的 其实基本上都没有人限]
-
YouTube 本质上限制了影片的下载, 但是可以轻松嵌入任何的浏览器(这一点制关重要, 用户一方面能够没有限制的欣赏影片 另一方面在看完影片后很有可能会点击最后的链接继续看 还保证用户不会离开YouTube, 就这一点技术上就比很多视频网站要好, 很多视频网站还是依赖wmv, real等格式, 用户会把内容全部抓下来看 从而失去黏性; 或者被盗链, 默默贡献的带宽得不到回报).
-
YouTube 善于通过Web2.0社区宣传. Web2.0公司强调要建立社区, 这些公司之间也应当是社区的关系 而不是不相往来. 我第一次知道YouTube是通过digg. 相信digg的用户最后都成了YouTube的用户. 中国还没有digg这样的社区. mop很娱乐 做的是自己的影片格式 似乎也不能轻松弄到外面去(要插件才能放, 这个年代FF上插件本来就少 IE提到插件就头疼 Windows遇到重量级插件就要送错误报告, 相比之下一个善于轻量级的善于通过web2.0社区宣传自己的web2.0网站就这样活下来了)
Google 抢来黏性做什么呢, 无非就是要投放更加精准的广告, 然后工程师的副产品就是好的视频搜索. 这下世界疯狂了, 理论上说 Yahoo不想继续收购, 其实Yahoo自己是有Video的. Yahoo不喜欢收购太大的, 因为自己这几年不算太有钱. 不过Yahoo已经有del.icio.us MySpace 和Flickr 三把好刀 Google 怎么处理版权问题也是亟待解决 YouTube本身也没有盈利 Yahoo说不定也不着急这个.
不过可以猜想 中国的一些网站又要泡沫了. 哎 中国互联网那么小公司 什么时候也出个大点的收购才好. 得, 我也泡沫一把, 写我自己的网站程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