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研读某个领域的论文. 突然心里叮当一声, 似乎破解了某个关窍. 很高兴, 也算得上所谓的顿悟.

说到开窍, 我的好朋友郝培强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叫做”程序员的成长从开窍开始” 主要讲一个程序员怎么跳出繁杂的纷扰, 直指问题所在. 所有他所讲的, 都是简单而绝对有效的方法论, 如快刀入乱麻. 所谓的开窍, 就是理解能力强, 顿悟能力强, 能一下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直指问题. 找出解问题的不二法门. 其实我们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很多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因为整个大乘佛法和禅法的精义, 就在于开窍这个点. 因为我佛经阅读有限, 所以单以<维摩诘所说经>讲开窍. 后来的坛经, 机锋, 棒喝, 应该都被后人研究透了.

经文本身不难懂: 维摩诘是城中一个享受富贵荣华的大财主, 奴婢成群. 因为开了窍, 所以一切世间荣华都是不在乎的享受着. 他(假装)生病之后佛主派弟子看望, 结果每个弟子都有被他教育过的历史, 因此都觉得自己不够格. 不但一袋弟子这样觉得, 连首座迦叶都觉得不够格. 最后佛只好让五百罗汉跟着文殊菩萨(智慧第一, 辩才第一) 去探望. 如果佛经有装逼排名, 这个维摩诘真是世间第二装逼男了. (第一当然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 baby 释尊莫属啦). 看看, 这个人”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吃着山珍海味还能修行, 真是天下美事啊. 众位看官, 你说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装逼还不遭雷劈? 怎么能这么牛逼致使佛祖弟子全部找豆腐撞头? 答案就在开窍二字.

维同学怎么开窍的呢, 佛经层面会告诉你六波罗蜜, 也就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和 般若. 听上去这个六个东西太浅显, 大家都懂, 而且与我们说的开窍关系不大. 我们往深处追寻, 就发现大有文章. 我以浅薄的古文试解一二.

布施, 他人收益, 自己得益. 送人鲜花, 手有余香. 广种福田, 随喜功德

持戒, 自收身心, 正顺解脱. 自供鲜花, 不致败腐. 常得善根, 心怀欢喜.

忍辱, 筋骨体肤, 动心忍性. 灭无名障, 树功德林. 忍者无敌, 大无畏禅.

精进, 业精于勤, 事败于随. 如缺水鱼, 如燃眉火. 勤于修行, 得大乘道.

禅定, 摄诸乱心, 了淆杂想. 菩提生智, 静思得解.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般若, 五度如盲, 般若如导. 五蕴皆空, 度一切厄. 内外圆成, 得大智慧.

当然, 佛法讲的和我要说的还是有区别的. 上面只是佛经的字面解释. 我们关心的是怎么到达智慧这个境界而不需要七拐八拐的先布施持戒. 我并非佛教徒, 也不论什么破坏经典了, 再次利用剪刀和浆糊, 试裁剪之.

布施是说, 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够让自己和他人都收益的话, 这件事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一定要做的. 这个事情, 就是布施. 在学习中, 就是交流. 学习上的交流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 这方面的文章很多, 不一一详述. 只是做到充分交流, 有很多现实限制.

精进是说, 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要认真, 要花力气. 像缺少水的鱼一样去渴求知识, 才能获得知识的垂青. 圣经里面也有类似的话: 饥饿的人必将得到饱足. 乔布斯大叔也说过 Stay Foolish. 要勤奋, 要渴望. 这样的真理, 其实也人人都知道. 就是认真做的, 没几个.

禅定是说, 要认真的收敛一心思考. 不要老想乱七八糟的事情把心想杂了. 要聚焦一点, 这点才能有足够的注意力. 这个也等于是真理了. 可是见到很多同龄人, 包括我自己, 思想淆杂, 想法多样. 这样, 很可能把最重要的事情的精力给分散了呢!

般若, 也就是智慧了. 前三者做到了, 开窍就随之而来了.

PS: 如果你看不懂我所写的, 也有一个简单的法门: 每天喝六杯菠萝蜜, 也能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