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6, 2009 - 订婚了

Comments

这次不是愚人节新闻了,是真的。

前些日子在国内,让女友见了父母,父母非常高兴,也非常同意。

今天下午以倒时差为借口逛珠宝店,看到钻戒一枚,特漂亮,遂买之,趁着今天 6 月 6 日这个吉祥的日子,向女友求婚,得到了她的同意, 算是订婚成功 :)

遇到她,我很高兴,很幸福。

Jun 6, 2009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罗大学的演讲

Comments

所有华文链接都成了死链接了。 其实这篇演讲有深度有内容, 对于认识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很有启发。以下内容均来自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09/June/20090604121534eaifas0.4368097.html (好像要穿墙)

奥巴马总统在埃及开罗大学讲话全文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讲话,阐明美国致力于寻求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新开端。以下是讲话文字记录中译文,由美国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

(讲话文字记录开始)

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

(埃及开罗)

2009年6月4日

奥巴马总统谈新的开端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 New Beginning)

埃及开罗大学

Cairo University)

200964

当地时间下午110

奥巴马总统:非常感谢你们。下午好。我荣幸地来到永恒的开罗古城,荣幸地受到两所著名学府的邀请。爱资哈尔(Al-Azhar)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一座伊斯兰 学术的灯塔,开罗大学(Cairo University)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埃及发展的源泉。你们并肩而立,象征着传统与进步的和谐共进。我对你们的盛情邀请,对埃及人民的盛情邀请表示感 谢。我也自豪地带来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来我国穆斯林民众的平安问候: “Assalaamu alaykum.”(”愿你平安。”)

我 们相聚在美国和穆斯林世界之间关系十分紧张的时期──这种紧张关系的历史根源远远超出了当前的任何政策辩论。伊斯兰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史既包括好几个 世纪的共存与合作,也包括冲突和宗教战争。在近代,剥夺众多穆斯林权利和机会的殖民主义,以及穆斯林占主体的国家往往被视为傀儡、对其自身意愿鲜有顾及的 冷战,加剧了这种紧张。此外,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化致使很多穆斯林将西方视为伊斯兰传统的敌人。

暴力极端主义分子利用这种 紧张关系煽动穆斯林世界为数不多但很有影响的少数派。9.11袭击事件以及这些极端主义分子不断对平民百姓采用暴力的行径使得我们国家中的一些人认为,伊斯兰教注定不仅与美国和西方国家,而且与人权为敌。所有这一切导致滋生出更多的恐惧,更多的不信任。

只要我们之间的关系定位于我们的分歧,我们就会让那些播种仇恨而不是和平,宣扬冲突而不是合作的人得势,而合作会帮助将正义与繁荣带给所有人。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怀疑与不和的恶性循环。

我来到这里是要在美国和穆斯林世界之间寻求一种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点的新开端──基于美国和伊斯兰教并不相互排斥、不必相互竞争的真情。不仅如此,它们相互重合,拥有一些共同原则──公正与进步的原则;容忍与全人类都有尊严的原则。

我 认识到,变化不会发生于一夜之间。一次讲话不可能排除多年来的不信任,我也不可能在我有限的时间里回答迄今摆到我们面前的所有复杂问题。但是我深信,为了 向前推进,我们必须公开说出内心深处的话,但我们往往关起门来才说这些话。这必须成为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并寻求共同之处的持久努力。《古兰经》(Holy Koran)教诲我们:”明记真主,永吐真言。”这就是我将在今天努力做到的──尽最大努力说实话,兢兢业业面对使命,坚信我们同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远比给 我们造成隔阂的力量强大得多。

这种信念一部分来源于我个人的经历。我是基督教徒。我父亲来自肯尼亚一个数代穆斯林家庭。我小时候在印度尼西亚生活过几年,听到过宣礼塔在破晓和日落时刻的召唤。我年轻时在芝加哥的社区工作,那里有很多人从他们的穆斯林信仰中找到了尊严与安宁。

作为一个研读历史的人,我还知道伊斯兰教对文明的重大贡献。正是伊斯兰教──在爱资哈尔这样的地方──让学术之光照亮了一个又一个世纪,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 启蒙运动铺平了道路。穆斯林群体不断创新,发明了代数学;磁性罗盘仪和导航工具;掌握了书写与印刷术;使我们了解了疾病的传播与治疗方式。伊斯兰文化为我 们创造了雄伟的拱顶和高耸的尖塔;永恒的诗篇和美妙的音乐;遒劲的书法和瞑思静想之所。纵观历史,伊斯兰教以言词和行动揭示了宗教容忍与种族平等的可能。

我也知道,伊斯兰教一直是美国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一个承认我的国家的是摩洛哥。我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在1796年签署《的黎波里条约》(Treaty of Tripoli)时写道,”美国自身对穆斯林的法律、宗教或安宁绝无任何敌意”。 自我国建国以来,美国穆斯林使美国丰富多姿。他们为国作战,担任公职,为民权奋斗,创办企业,在高等院校任教,在体育场上出类拔萃,赢得诺贝尔奖,建造我 国最高建筑,点燃奥林匹克火炬。当第一位当选国会议员的美国穆斯林在宣誓捍卫我国宪法时,他手抚的是来自我国建国先父之一──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私人图书馆藏书中的那本《古兰经》。

因此,在来到伊斯兰教的最初降示之地以前,我已经在三大洲了解了伊斯兰教。这段经历使我确信不疑,美国和伊斯兰教的伙伴关系必须基于真实的伊斯兰教,而不是那些不实之词。身为美国总统,我认为我的职责之一是随时驳斥对伊斯兰教的消极成见。

然 而,同样的原则也必须适用于穆斯林对美国的态度。就像穆斯林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美国也不能被用妄自尊大的帝国模子定型。美国是世界历来所知的最 伟大的发展源泉之一。我的国家是在反抗一个帝国的斗争中诞生的。我们的建国理念是人人平等。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惜流血奋斗,实现那些话的含义──在我国 国内,以及在世界各地。我们受到来自地球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的影响,但笃信一个简单的理念: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

对 一个名叫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非洲裔美国人能够当选美国总统这一点已经议论繁多。但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是那么独特。虽然人人都有机会的这个理想还没有在 美国每一个人身上实现,但对于登陆我国的所有人来说,这个希望是存在的──其中包括属于我国今天80多个族裔群体的近700万美国穆斯林。实际上,美国穆 斯林的收入及教育水平超过了我国的平均线。

而且,美国的自由与信奉宗教的自由密不可分。这就是为什么清真寺遍及我们合众国的每个州,在我们境内有着1200多座清真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为保护妇女和女童戴头巾的权利和为了惩罚那些想剥夺这项权利的人而诉诸司法手段。

所以,毋庸置疑:伊斯兰是美国的一部分。我认为美国自身坚信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大家,无论种族、宗教或生活地位,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平安全地生活;受教育和有尊严地工作;热爱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神主。这些是我们共享的东西。它是全人类的希望。

当然,认识到我们共同的人性还只是我们使命的开始。仅凭言语无法满足我们人民的需要。要做到满足这些需要,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年月里大胆行动,我们必须理解,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种种挑战是共同的,不能应对这些挑战将使我们所有人受害。

我们已经懂得,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衰弱时,世界各地的繁荣都受损害。当一种新流感感染了一个人时,对所有人都有威胁。当一个国家寻求核武器时,所有国家都 面临核袭击的更大危险。当暴力极端分子在一个山区活动时,大洋彼岸的人受到威胁。当波斯尼亚和达尔富尔无辜的人民遭屠杀时,它给我们大家的良心留下污点。 这就是在21世纪共享世界的含义。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类相互具有的责任。

这是一项艰难的责任;人类的历史常常是国家、部落甚至宗教为自身利益征服他方的历史。然而,在这个新时代,那种心态是自我消损。任何旨在让某一国家或某一群体提高地位的世界秩序都将注定失败。因此,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过 去,我们绝不成为它的俘虏。我们的种种问题必须通过合作方式来处理,我们必须分享进步。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忽视紧张关系的来源。恰恰相反,它需要我们必须严正面对。本着这一精神,请让我尽力明确和直率地谈谈某些我认为我们最终必须共同面对的具体问题。

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

我在安卡拉明确表示,美国并非──也绝不会──与伊斯兰教交战。但我们会无情抗击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暴力极端主义分子。因为我们绝不接受所有宗教的信众都会拒绝的同样的行为:杀害无辜的男子、妇女和儿童。保护美国人民的安全是我作为总统的首要职责。

阿 富汗的形势既说明了美国的目标,也说明我们必须进行合作。7年多前,美国在广泛的国际支持下追剿“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我们毫无选择的余地,因为我们必须 这样做。我知道,有人仍对9.11事件有疑问或为其找借口。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杀害了将近3000人,受害者是 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无辜男子、妇女和儿童,他们未曾伤害任何人。他们与“基地”组织政治上的嫌怨或仇恨意识形态毫不相干。然而,“基地”组织蓄意残忍地 杀害了这些人,声称这一袭击行动系其所为,并一再表明打算再次进行大规模屠杀的狼子野心。他们在很多国家都有同伙,并企图扩大他们的影响。这些都不是可以 辩论的看法问题,而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不要有任何误解:我们不希望保持在阿富汗的驻军。我们不在阿富汗寻求军事基地。失去我国青年男女的生命是美国十分痛苦的事。继续这场冲突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在政治上也是困难的决定。一旦我们可以确定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已经不存在要尽可能多地杀害美国 人的丧心病狂的暴力极端主义分子,我们会很高兴地撤回每一名美军士兵。但目前还不是这种情况。

因此我们在与46个国家结成合作联盟。尽管需要付出代价,美国的决心不会减弱。的确,我们任何人都不应容忍这些极端主义分子。他们在很多国家杀人。他们杀害了持有各种宗教信仰的人──杀害最多的是穆斯林。他们的行为与人类的权利、国家的进步和伊斯兰教的教义是不相容的。《古兰经》教导说,谁杀害一个无辜者就好比杀害了整个人类;《古兰经》还说, 谁拯救了一个人就好比拯救了整个人类。有超过10亿人口的这一永恒信仰之宏大是一小撮人狭隘的仇恨之心无法比拟的。我知道,在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斗争中, 伊斯兰教并不是一个问题──伊斯兰教必须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我们也知道,仅凭军事力量无法解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打算在今后5年内每年投入15亿美元,与巴基斯坦合作建造学校、医院、道路和企业,另投资1.7亿美元帮助流离失所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 因,我们提供超过28亿美元帮助阿富汗人发展经济和提供人民赖以生存的服务。

我再来谈谈伊拉克问题。不同于阿富汗的是,伊拉克战争是一 场可以选择不打的战争,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分歧。虽然我相信没有萨达姆·侯赛因的暴虐政权,伊拉克人民最终会获益良多,但我也相信,伊拉克发生 的事件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外交手段和建立国际共识解决我们的问题。确实,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的话:“我希望我们的智慧会随我们的力 量而增长,并告诫我们,我们的力量使用得越少,它就越有力。”

今天,美国承担着双重责任:帮助伊拉克人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将伊拉 克交给伊拉克人。我明确地向伊拉克人民表示,我们不寻求基地,对领土或资源没有要求。伊拉克的主权属于伊拉克自己。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已下令在明年8月 前撤出我们的作战部队。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履行与伊拉克民选政府达成的协议,在7月前从伊拉克城市撤出作战部队,在2012年年底前将所有的部队 撤出伊拉克。我们将帮助伊拉克训练安全部队和发展经济。但我们是以伙伴的身份,而绝不是以保护人的身份支持伊拉克的安全与统一。

最后, 美国绝不能容忍极端主义分子的暴力,同样我们也绝不能改变或忘记我们的原则。9.11事件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这一事件引起的忧惧和愤怒是可以理解 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一事件也使我们采取了与我们的传统和理想相悖的行动。我们正在采取具体行动改变路线。我明确禁止美国使用酷刑,我已下令明年初关闭 关塔纳摩湾监狱。

因此,美国将进行自卫,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法治。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将与同样受到威胁的穆斯林社区结成伙伴。早一天使极端主义分子在穆斯林社区受到孤立和丧失人心,我们就能早一天获得更大的安全。

我将讨论的紧张关系的第二大根源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局势。

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牢固关系众所周知。 这种关系坚不可摧。它基于文化和历史的纽带以及这样一个认识:对犹太家园的渴望有着一个悲哀的历史源头,这个历史是无可否认的。

犹 太人在世界各地经受了很多世纪的迫害,反犹太主义被前所未有的大屠杀推到顶峰。明天,我将参观布痕瓦尔德,那里曾是犹太人遭受纳粹奴役、折磨、杀害和被毒 气致死的集中营之一。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这超过了今天以色列的全部犹太人口。否认这一事实是站不住脚的,无知的,仇视性的。威胁毁灭以色列──或 不断重复有关犹太人的恶意成见──是极其错误的,而且只会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唤起这一最痛苦的记忆,同时阻碍这个地区人民应得的和平。

然 而,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巴勒斯坦人民──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寻找家园的过程中历经苦难。60多年以来,他们承受了流离失所的痛苦。许多人在西岸、加沙以 及邻国土地的难民营里等待着他们从不曾过上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他们每天忍受着由占领带来的大大小小的羞辱。所以,毋庸置疑:巴勒斯坦人民的境况是不能容忍的。美国对巴勒斯坦人追求尊严、机会和自身国家的合理抱负不会置之不理。

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僵持局面:有着合理追求的两族人民,因各自的痛苦历史而使妥协可望不可及。相互指责并不难——巴勒斯坦人指责由以色列建国而造成的流离失所,以色列人指责贯穿其全部历史的来自境内外的敌 意和袭击。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一方或另一方来看待这一冲突,我们将无视事实:实现双方愿望的惟一出路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安全共存的两国解决方 案。这符合以色列的利益,符合巴勒斯坦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因此我将亲自致力于取得这一结果。各方根据“路线图”已同意承担的义务是 明确的。为了实现和平,现在是他们──以及我们各方──应该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了。

巴勒斯坦人必须放弃暴力。暴力抵抗和屠杀不能达到目 的。在几个世纪里,美国黑人奴隶遭鞭打,受种族隔离的凌辱。然而,最终导致获得全面平等权利的不是暴力,而是对美国建国核心理想的和平与执著的坚持。同样 的经历也可在从南非到南亚,从东欧到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国家人民的历史中看到。这个经历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暴力是死路一条。向睡梦中的以色列儿童发射火 箭炮或炸死公共汽车上的老妪,既非胆识也非力量的表现。它不是在申明道义权威,而是在丧失道义权威。

现在是巴勒斯坦人致力于如何进行建设的时候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必须发展治理能力,建立为人民的需求服务的机制。“哈马斯”确实在一些巴勒斯坦人中拥有支持,但他们也有责任。要为实现巴勒 斯坦的抱负而发挥作用,“哈马斯”就必须停止过去的暴力,遵守过去的协议, 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

与此同时,以色列人必须意识到,正如以色列的生存权不能被剥夺一样,巴勒斯坦的生存权也不能被剥夺。美国不接受以色列继续建造定居点的合法性。这一做法违反了过去的协议,有损实现和平的努力。现在是停止这些定居点的时候了。

以色列也必须履行其义务,确保巴勒斯坦人能够生活、工作、建设其社会。正如摧毁巴勒斯坦人的家庭一样,加沙持续的人道危机无益于以色列的安全,西岸缺乏机会也同样如此。巴勒斯坦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必须是通向和平之路的一个关键部分。

最 后,阿拉伯国家必须认识到,阿拉伯和平倡议(Arab Peace Initiative)是一个重要的开端,而不是责任的终止。阿-以冲突决不应再被用来转移阿拉伯国家人民对其他问题的视线。相反,它应成为一个行动的号 召,帮助巴勒斯坦人民发展维系国家的机制;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选择进步,而不是自我消耗地向后看。

美国将使我们的政策与追求和平者的 政策协调一致。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非公开场合,我们将对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说同样的话。我们不能把和平强加于人。但是,在非公开场合,许多穆 斯林承认以色列不会消失。同样,许多以色列人也承认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必要性。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基于人所共知的事实行动起来。

眼泪已流 得太久;鲜血已洒得太多。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为这样一天的到来而奋斗,那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母亲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毫无恐惧地长大,三大信仰的圣地 (Holy Land)成为天意属望的和平之地,耶路撒冷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安全和永久的家园,并像伊斯拉(ISRA)故事中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颂安)共 同祈祷那样,成为亚伯拉罕所有子孙和平相处的地方。

第三个造成紧张关系的原因涉及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权利和责任,对此,我们必须达成共识。

这 个问题是美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多年来,伊朗在某种程度上用它与我的国家的对立来给其自身定位。伊朗与美国之间确实有着坎坷的历 史。在冷战期间,美国对伊朗的民选政府被推翻起了作用。自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在劫持人质和对美军及平民发动的暴力事件中扮演了角色。这一历史众所周知。 我没有选择自陷于过去,我已经向伊朗领导人和伊朗人民表明,我国已做好向前迈步的准备。对于伊朗而言,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反对什么,而在于它希望建设什么样的未来。

消除数十年的不信任决非易事,但是我们有勇气、有正气、有决心向前迈进。我们两国之间有许多问题有待商讨,我们愿意在没有先决 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相互尊重向前迈进。但是,有关各方都很清楚,在核武器方面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决定性关头。它所关系到的不单纯是美国的利益,而是为了阻止一 场可能会使中东地区和全世界走上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的核武器竞赛。

我理解有些人针对一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而其他国家没有核武器而提出的抗议。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挑选哪些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因此,我坚决重申,美国承诺争取建立一个任何国家都不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伊朗 ——如果它履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on-Proliferation Treaty)承担的责任,就应当有权获取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能源。这一承诺是这项条约的核心,应为条约各方全面遵守。我希望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支持这一 目标。

我要讲的第四个题目是民主。

我知道,近几年来在推进民主方面存在争议,而且许多争议与伊拉克战争有关。所以,我要明确表示:没有任何一种政府体制能够或应该被一个国家强加给另一个国家。

但是,我并不因此而减少我对代表人民意愿的政府的承诺。每个国家以植根于本国人民传统的各自方式给这一原则赋予生命力。美国并不自认知道什么是对所有人最为有益的做法,正如我们不会主观选择和平选举的结果一样。但是我确实坚信,某些东西是所有人都渴望的:能够畅所欲言并对自己被管理的方式有发言权;对法治和 司法公正有信心;政府施政透明,不盗窃人民财富;以及有自由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等。这些不是美国人的发明,这些是人的权利,因此美国在各地都支持这些权 利。

实现这一诺言没有直线可循,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保护这些权利的政府最终会更稳定、更成功、更安全。压制思想决不会让这些思想消 失。美国尊重世界各地一切和平、守法人士的发言权,即使我们与他们意见不一。我们将欢迎所有民选的和平政府——只要这些政府在施政时尊重本国人民。

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人只是在不当政时呼吁民主,一旦大权在握,他们就残暴压制他人的权利。无论植根于何处,民有和民治的政府为所有当权者设定了一个标 准:你必须通过人民的许可保持权力,而不是采用强迫手段;你必须尊重少数派的权利,本着宽容和妥协的精神参与;你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以及合法的政治程序至于自己的政党利益之上。没有这些要素,单凭选举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

我们必须共同解决的第五个问题是宗教自由问题。

伊 斯兰教拥有值得自豪的宽容的传统。这一点我们在宗教法庭时期安达鲁西亚(Andalusia)和科尔多瓦(Cordoba)的历史上看得很清楚。我童年时 在印度尼西亚亲眼所见,在这个穆斯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虔诚的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地从事礼拜活动。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应能 听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灵魂的驱使,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和过自己的宗教生活──无论他们选择的是何种宗教。这种宽容精神对宗教的兴旺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 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在某些穆斯林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通过排斥他人的信仰来显示对自己的信仰之忠诚。丰富的宗教多样性必须 得到维护──无论是黎巴嫩的马龙派教徒(Maronites)还是埃及的科普特教会成员(Copts)。另外,如果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这个问题,穆斯林内 部的裂隙也必须弥合,因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歧在某些地方已导致悲惨的暴力,特别是在伊拉克。

宗教自由对各族人民能否和睦相处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经常认真地考虑我们保护宗教自由的方式。例如,在美国,有关慈善捐款的规定加大了穆斯林履行宗教捐助义务的难度。为此,我承诺与美国穆斯林共同努力,以确保他们能够施行天课(zakat)。

同样,西方国家必须避免妨碍穆斯林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宗教活动—例如,不能对穆斯林妇女的着装进行强制规定。我们不能以自由主义为幌子敌视任何宗教。

的 确,信仰应有助于我们休戚与共。因此,我们正在美国制订一些新的服务计划,使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共同参与。因此,我们欢迎阿卜杜拉国王倡导的宗教间对 话和土耳其在文明联盟(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在全世界各地,我们可以使宗教间对话发展成宗教间服务,通过各种连接各族人民的桥梁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推进 共同的人道精神──不论是在非洲抗击疟疾, 还是在自然灾害后提供救援。

我要谈的第六个问题是妇女的权利。

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争论,在座的各位就是例证。西方某些人认为一位妇女选择遮盖自己的头发即说明不那么平等,我反对这种看法。但我确实认为剥夺妇女的教育权利就是剥夺了妇女的平等权利。妇女受到良好教育的国家有极大的可能实现繁荣,这种情况决非偶然。

我希望明确表示:妇女的平等权利绝不仅仅是伊斯兰教的问题。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我们看到这些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选举了妇女领导人。与此同时,在美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争取妇女平等的斗争仍在持续。

我 深信,我们的女儿们也能像我们的儿子们一样为社会作出很大贡献。让全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充分发挥其潜力将促进我们的共同繁荣。我并不认为,妇女为了获 得平等必须作出与男人相同的选择,我尊重在生活中选择承担传统角色的妇女。但是,这应当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因此,美国愿意与任何一个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 进行合作,支持提高女童识字率,并通过小型信贷帮助年轻妇女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经济机会。

我 知道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的景象充满着矛盾。因特网和电视能传播知识和信息,但同时也会展示露骨的性行为和肆无忌惮的暴力。贸易可以带来新的财富和机会, 但也会造成巨大的分化和社区的演变。在所有的国家──其中也包括美国──这种变化可以引起恐惧,担心现代化会意味着我们失去对自己的经济选择、对政治,最 重要的是对自身特征的控制──那些我们挚爱的有关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

但我知道,人类的进步不可阻挡。发展与传统并不矛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保持自己特有文化的同时发展了经济。在从吉隆坡到迪拜的穆斯林占主体的国家内,也出现了同样惊人的经济进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穆斯林社区都站在创新和教育的前列。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发展战略绝不能仅仅建立在地下资源的基础之上,在年轻人失业的情况下,发展也不可能持续。很多海湾国家因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享有富足的生 活,其中有些国家已开始专注于更广泛的发展。但是,我们大家都必须认识到,教育和创新将成为21世纪的资本,而太多穆斯林社区对这些领域投资不足。我正在 我的国家强调这一点。过去,美国特别重视这一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今,我们将寻求更广泛的接触。

在教育领域,我们将扩大交流项目,增加奖学金,就像我父亲,当年就是靠奖学金有机会去美国的。与此同时,我们将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到穆斯林地区学习。我们将安排有前途的穆斯林学生到美国 实习,为世界各地的教师与儿童投资发展在线教学,创造新的在线网络,让堪萨斯的青少年能够即时与开罗的青少年进行网上沟通。

谈到经济发展,我们将建立新的商务志愿队,与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中的同行结成伙伴。我将在今年主持一次创业峰会( Summit on Entrepreneurship),以确定我们如何能够深化美国与全世界穆斯林社区中的工商领导人、基金会及社会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在 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将发起一项新的基金以支持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中的技术发展,帮助将创意投入市场,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我们将在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开设促进科学事业中心,并任命新的科学事务特使,就有关计划进行合作,以开发新型能源、创造有利环保的工作机会、使档案数字化、使水资源洁净化,并种植新 型作物。今天我宣布与伊斯兰会议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的一项新合作,旨在根除小儿麻痹症。我们还将谋求扩大与穆斯林社区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儿童和妇女健康。

所有这一切必须通过合作关系来实现。美国人已准备与各国政府及公民、社区组织、宗教领袖及穆斯林社区的公司企业携手努力,帮助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 所谈到的这些问题并不能轻易解决。然而,我们有责任携手努力建设一个我们所追求的世界——一个极端主义分子不再威胁我们的人民、美国军队返回家园的世界; 一个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各自国家中和平安全、核能仅用于和平目的世界;一个政府服务于人民、上天所有子民的权利都得到尊重的世界。这些是共同的利益。 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世界,但我们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如愿以偿。

我知道有很多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怀疑我们是否能创造这个新的开端。有 些人急于煽风点火制造隔阂,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些人认为不值得付出这样的努力──他们说我们注定要有分歧,文明的冲突在劫难逃。还有很多人只是对变 化是否真能发生疑虑重重。有太多的恐惧感,太多的不信任。但我们若甘于被过去束缚,就永远无法前进。我特别要对各国各个信仰的年轻人说——你们,比任何人 都有能力重建这个世界。

我们所有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问题在于,我们是把这段时间花在导致我们分裂的东西上,还是全心致力于一种努力──一种持久努力──以寻求共同之处,以我们争取为子孙后代创造的未来为重,并尊重全人类的尊严。

结束战争比发动战争要难。看到与别人的共同之处比看到不同之处要难。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只是容易的道路。而这正是信仰给我们指明的方向。所有宗教 都有同一个核心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真理超越国家与民族──这一信念不是新出现的;不是黑色的、白色的或棕色的;也不代表基督教、伊斯兰教或 犹太教。这种信仰孕育于文明的摇篮,至今跳动在亿万民众的心间。它是对他人的信任,它是促使我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

我们有能力把世界变成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勇于开创新的开端,同时谨记经文的训导。

《古兰经》告诉我们:“人类!我们创造了你男人和一个女人;我们让你们成为国家和部落以便彼此相识。”

《塔木德经》(Talmud)告诉我们:“全部《托拉》(Torah)都是为倡导和平。”

《圣经》(Holy Bible)告诉我们:“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

世界人民能够和平共处。我们知道这是主的旨意。现在,这必须是我们在地球上的使命。

谢谢你们,愿主赐予各位平安。非常感谢你们。谢谢你们。

(完)

当地时间下午2时05分

黑体是我所加.

May 25, 2009 - 朝拜帝都中

Comments

昨天下午以 35 摄氏度的测量体温入关,进入天朝帝都国际机场

今天早晨带女友去找永和豆浆大王了,结果没找到, 就随便找了一家中国早餐,好像是山寨永和,她很喜欢

今天下午交签证费等等 明天早晨签证 晚上回扬州

May 19, 2009 - 最终回国行程

Comments

最近流感的事情闹得很凶, 而且美国是国家重点防备的地方。从新闻看,卫生部门对从美国回去的查的比较严。 大陆已经出现了几个疑似似乎都是留学生, 所以身为留学生的我不得不小心谨慎。回国还是改签这个事情我纠结了好久, Gtalk 签名档也改了好几次, 最终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回去。 为了让可能与我接触的人放心, 我诚实的告诉大家我的理由,并且把我回国的 11 天日程贴在这里。

首先, 我尝试了很多推迟回国的办法, 我给机票代理打了很多次电话,不同的代理, 都告知没有办法帮我找到便宜的机票, 且如果退票要交比较高的手续费,如果我改签一张票的话,机票代理说要 500 美元左右的损失,包含新机票的差价和取消预定费(我的机票是2,3月份订的, 所以票价相对低)。 我这次是和女友一起回国, 如果我改签的话,她就要莫名其妙付 500 美元。 对她来说, 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她大学是自己付钱读下来的,所以每个月付完房租和联邦学生贷款的欠债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同时,我也不愿意莫名其妙的赔掉这么多钱。

当然, 如果调整日期可以的话,钱不是什么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调整日期还有一个现实的困难,就是我女友的假期问题。 她已经工作了, 年假虽说什么时候都可以放, 但是因为在图书馆工作,需要听从图书馆的协调。她们图书馆一直人手不够, 本来就缺一个人,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因为经济危机,一直也没招人。 所以,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她和我回国期间, 图书馆不得不招一个暑期的实习学生补这个人力缺口。 据我女友说, 他们好不容易让每天都至少有两个全职员工上班, 且让那个实习学生正好在我女友不在的时候能够和全职员工搭配,其他时间半职, 所以,这期间是非常复杂的人员安排关系。如果她改日期的话, 又是一轮折腾, 所以, 她老板不希望(其实就是不准)她改期。 我的日程倒是很随意, 但是本来这次主要目的就是和她一起回国, 我只能就她的日程。

那么, 我为什么没有取消机票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我也很坦率的告诉大家。

第一, 我已经一年半没有回去了。 我的父母很想我。 在这一年半里面, 我的外公去世了, 我外婆一个人过,身体也不是很好,她特别想要我回去,老人家还总想着见见我女友。和我家一直关系很好的我表姐也生孩子了, 我也该回去看看。 这个是亲情方面的考虑。

第二是因为如果我今年暑假不回去, 就只能等明年暑假了。 我们领域, 一般论文的截至时间都是寒假, 而暑假相对轻松。我现在已经三年级了, 需要以发论文为重, 所以寒假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如果我想改签推后, 我女友的日程不答应,她调一下假期, 或许一年半年之后才能有时间和我一起回去(我父母还从来没有见过她呢)。那么, 我们就要等到明年的暑假。在这一年里, 我弟弟可能就要申请出国了。所以,我父母不光看不到大儿子回来, 还要送一个小儿子出远门, 我觉得这实在残酷。

第三, 我这次国内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具体哪些事情我就不说了,反正全是被我压到六月份一起搞定的,如果这趟不会去, 我很多事情就全部做不成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 都是我按时回国的理由。 但是病毒不会听我的理由, 有些特别爱国的哥们也不会理会我的理由, 这不要紧,我已经规划好了我回国要做的几件事情,并且响应卫生部门号召,坚决避免在落地后七天内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我的行程是这样的

25 日早晨, 我从圣路易斯出发, 到芝加哥转机。 期间, 我会一直在机场不乱走,并且带口罩。

中国时间 26 日中午, 我到北京机场, 然后立即到我在亚运村附近的亲戚家 大使馆附近的宾馆住下来。 休息,宅一天,自我隔离。

28 27 日, 我预约了美国使馆的签证, 这个是我唯一到公共场合的一次,而且很早就预约了,没法改动。没签证我就回不去美国了, 这个事情想避免我也避免不了。 我会想办法不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到使馆。签完我立即回家。

29 28 日晚, 我将乘 Z29 到扬州, 去火车站的时候我也不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扬州,相信家人会在火车站接我, 所以,除了火车, 我不会乘坐其他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我会在家再自我隔离5天,陪陪父母和家里人。

6月2日晚, 我可能会去北京。 这时候距离我回国已经七天开外了,如果没症状, 按照医学规律,就是安全的了。所以, 我6月3日, 4日会在北京, 和大家平时一样, 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取签证,参加霍炬婚礼,办其他事情等等。 6月5日下午我从北京返回美国。 我想我已经尽一切可能,避免社会活动, 并且把和同学,朋友见面的日期安排和压缩成落地七天过后的短短两天了。

病毒这个东西是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只能预防。 在旅行过程中, 我将做好一切预防措施,保存好所有旅行票据。 但是假如不幸碰上,卫生防疫部门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绝不犹豫。 我就希望假如我不幸碰上病毒, 全国人民别把我当成美国间谍专门带生化武器祸害全国人民, 或者把我说成徐跑跑, 我没有任何这样的动机。

另外,虽然国内第一个例子是我们城市过去的,但我这十天来, 一直蒙在家里看书编程, 几乎没有出去过, 目前也没有任何流感发烧症状。 我上飞机的时候或者在任何地方, 如果有流感症状, 我会主动报告。

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决定

May 17, 2009 - 读品选择标准

Comments

上次和俊煜讨论过写博客的一些想法之后, 我就一直想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东西值得反复读, 或者说耐读.

大约几个星期之前, 我写了一篇没发出来的博客, 大体是说, 读品分成收藏品和消费品两种. 收藏品是那些读完了要放在脑子里的, 对以后做事情有用的. 消费品则是过脑子一下, 为了娱乐或者为了知道某件事情而阅读的那些. 除此两个集合之外, 就是广袤的暗物质, 既看不到, 也想不到. 读者应该注意常常阅读收藏品, 把一部分消费品提取出精华变成收藏品, 并且随机的读一些”暗物质”里面的东西, 就像逛古董市场一样, 以便能找到好的收藏品.

随着更加深入的思考, 我认识到上面的这个分类过于主观. 比如我认为收藏品的东西, 别人不认为是的; 甚至, 我几年前认为是收藏品的东西, 现在完全不觉得有价值. 那么, 判断一样东西有没有阅读的价值, 到底有没有一个相对客观一点的标准呢. 我觉得有, 并且总结了新的两条.

  1.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框架, 或者全新的思考体验的; 读了之后能够改变人固有的观念或方法的

读了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之后, 我就被 paradigm shift 这个词给迷住了, 现在看问题也自觉不自觉的用 paradigm shift 的眼光. 用 paradigm shift 的眼光来看, 像< 黑天鹅> 这样的书, 就是典型的建立一种新的框架的例子. 很多时候, 我们认识不到某种现象后面的道理, 或者不明白一个道理. 这时候, 通过阅读, 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新的框架, 甚至是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常常有人说, 读过了某样东西, 如沐春风, 看世界都不一样了, 我觉得那样的读物就是这个例子.

其实这个不仅限于科学, 在社会, 哲学等领域, 都有这样的例子. 像马克思韦伯, 亨廷顿这样的学者的书, 像开山立派的经济学家的书等等, 都是这样的例子. 就算在文学领域, 也是有大开眼界这一说法的. 比如说没看王朔老师之前, 我从来不知道写文章能写得那么油里油气且聪明好笑的. 这样的例子在各个领域不胜枚举, 都有这类让人大开眼界, “洗心革面”的经典书. 这类书, 当属一品读物.

当然, 也要防止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拼命的陷入只读经典书的信息焦虑中, 觉得每天的脑袋都要不一样才行, 每天都要读经典改变自己才行. 其实世界上没那么多经典, 完全不要害怕自己还没读某某经典, 使得自己比起别人来变得笨了. 人的脑袋, 只要充分自恰就行了, 不需要面面俱到. 这种信息焦虑也不是好事, 它会让人频繁的处于搜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而放弃了对已有知识的咀嚼和再认识. 大凡一本好书, 如果作者写得非常自恰, 那基本上是不需要立即按照去找相关的书看的. 一本书, 总是要读个几遍, 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 然后再去找类似的书看, 才事半功倍. 比如读些通俗经济学的书, 立即就跳出去看统计学, 然后跳到数学, 跳到计算机, 本本都是跳经典, 本本都读不完, 再多的经典也是白搭.

第二个极端是陷入对阴谋论的崇拜中. 人初次读一个让自己洗心换髓的书的时候, 往往会陷入对书中理论疯狂的信仰中. 这种信仰可以是好事, 也可以是坏事. 好事是, 如果这本书是一个在相关领域有高深基础的专业人士所写的, 那么这种脱胎换骨往往很快让读者进入状态. 比如读 Knuth 的计算机书, 或者 SICP, 就是这样的例子. 坏事是, 如果这本书只是一个半调子写的, 又为了看上去很牛逼, 那么在书中, 就必然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谈. 这种言谈常常是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也没法证伪的. 但因为观点耸人听闻, 显得非常时髦, 比如 < 货币战争>. 我的标准是, 在选择读品的时候, 一定要对那些号称”革命”, “颠覆” 的出版物保持必要的警惕. 比如当年奇书< 学习的革命>, 看了受益的能有几个, 现在还反复阅读这本书的, 又有几个? 再比如< 货币战争> 这样的书, 其中观点如何证伪? 我个人觉得, 这类过分宣扬颠覆, 革命的书, 往往只是宣传的噱头而已. 一定要避免把自己的脑袋用在阴谋论分析里面.

还有一种读品, 也算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框架, 但是知识密度不够, 或者被更加新的知识取代. 这类读品我觉得也不值得阅读. 比方说, 佛经有很多种读法, 其中有一种读的方法是把佛经当成心理学读. 如果是这样, 那么读佛经, 绝对抵不上读现代心理学的书籍. 现代心理学, 无论是在框架完整性, 还是在对问题的研究深入程度上, 都胜过于佛经不知道多少倍(我不想打口水仗, 我只谈把佛经解读为心理学和现代西方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况且, 佛经当中, 其他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淆杂, 知识密度比较低. 像< 黑天鹅>这样的书, 其实也是废话太多. 如果读者肯花功夫认真研究概率论, 则这本书绝对抵不上概率论的深度和广度. 像牛顿的< 原理>, 现在更加好的物理教科书太多了, 完全没有必要读牛顿的原作. 事实上, 有很多学科, 最经典的书不见得是最好的读品, 如果经典书已经被新的理论取代, 则最好还是读现代的书籍. 在社会科学领域, 有些 18XX 年蒸汽时代写成的哲学书还被人奉为圭臬, 有些原本写给农民看的文章, 或者教育幼儿园小朋友的学说, 直到今天还有人觉得价值巨大. 其实早就有更多深刻有价值的内容完全的胜出这些思想贫瘠的内容了. 最好的理念是, 如果有一个富矿, 就不要先去采一个贫矿. 有时, 或作者自己文笔不够好, 或作者表达能力不够强, 或作者思考能力不够深入, 或者因为写作年代较早, 相关理论不健全等等, 一些读品总让你感到有个如骨鲠在喉的结论作者一直没说出来, 然后自己也悟不出来, 痛苦至死. 对于这一类读品, 我认为用”读百遍, 义自现”的方法去读完全是浪费时间, 因为有更加好的读物只要读一次两次就明白了相同的道理. 在科学学习上也有类似的例子, 比如说任凭看多少科普, 都比不上自己找本教科书学得踏实; 任凭上多少维基百科看多少条目, 抵不上自己从课本看起. 因此, 我们最好要选择知识密度高的, 框架严密的读品, 这样才是阅读的捷径. 常常纠结于过时和劣质读品的一个原因, 是因为并不知道有更加高价值的东西存在. 因此在选择读品时, 如果有高人指点, 或者花点时间看看书评等等, 选择的时候就会少一点盲目, 快速的选到富矿, 而不需要在贫矿上纠结.

还有一种读物, 整本书就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非要絮絮叨叨的写一本书. 这样的书, 作为读物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但是作为一本放在书架上随时用标题提醒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比方说, < ##决定成败> 和 < Outliers> 这样的书, 只要每天瞄瞄提醒自己一下要注意细节, 要勤奋工作投入时间, 大致上就差不多了. 就算把整本书背下来, 效果也和天天见封面差不多. 大部分成功学的书, 讲经济管理方法的书, 讲处理人际关系的书, 基本上都是只有标题(或目录)有价值. 如果书店允许人只买封面, 我相信不少人只需要买个封面回家就够了, 里面东西读了和不读是一样的.

  1. 需要被反复推敲, 语料型读物. 能够从里面挖掘出思考

这类书, 主要是史料, 参考资料和人物传记, 加上一些小说. 在我的计算机专业中, 我喜欢读图灵奖论文集这些玩意, 看上去和自己研究没啥关系, 但是读一遍思考一遍就觉得又学了一个新东西, 又重新沐浴了一遍. 还有史书或者人物传记. 这些书, 应该仁者见仁的读. 不同的读者用视角能读出不同的东西. 有的时候能读出文学, 有的时候读出做事情的方法, 有的时候能读出如何追MM 等等, 读法不是固定的, 所以完全不要按照别人既定的读法去剖析. 只要有脑子, 完全可以自己从中找到有益的东西. 这些读品, 比上面说的成功学, 管理学的读品要有价值的多. 因为这是别人告诉你的他们经历的一手人生体验, 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融入自己的血液.

有些史料, 语料, 人物传记等, 过于简略和微言大义, 我觉得不可看. 因为与其花精力咬文嚼字的研究一个字, 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不如找点平实的文字; 有些资料过于八卦, 过于琐碎, 我也建议不要看, 因为整理碎片的工作很麻烦, 比如有些老师的文字, 基本上就是东拉西扯的毫无体系的文学碎片. 作者不好好说事情, 东一榔头西一棒显示博学的, 把博学部分可以撕了再看, 比如< 梦断代码>, 只有真实的故事有价值. 有些老师的书撕了八卦和卖弄, 基本就剩下封面了, 所以可以只买封面看. 大多数权贵人士的回忆录, 基本都不值得看, 因为已经被化妆了, 而第三方写的人物传记, 倒是价值巨大; 还有一些资料, 作者倒是有很多一手资料, 也研究了很多一手资料, 但行文流于戏说, 或附加太多没有根据的猜测和个人观点, 而将有价值的资料掩盖. 这一类的, 除非作者观点属于第一类, 否则大可撕了再看.

除了史料和小说, 人物传记等等, 还有一种就是新闻和信息类消息博客, 理论上也能得到一些思考材料. 不过信息类博客和新闻的阅读比较耗时间, 而且信噪比不大, 很多东西其实自己不需要的, 也给读了. 我现在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所以我现在干脆就不读. 当然这是因噎废食了, 如果读者有更好的方法, 不妨推荐.

我说的第二类读品, 和第一类一样, 都是属于耐读的范畴. 这种耐读, 在于每多读一次, 就能吸取一次营养. 第一种提供思考的方法, 第二种提供思考的材料来源. 看上去很完美. 但实际中, 人不可能这么理想化的去阅读, 往往最是闲书, 在某些时候最是有用. 所以, 我觉得还要在上面这两种读品之外, 外加一品, 一切觉得好玩的喜欢的有意思的读品. 这类东西, 不见得耐读, 可能读了之后都忘得差不多了, 如洗发水一样, 用完就扔了的那种, 算得上是消费品类型. 如果用纯粹功利的眼光去看, 这样的读品一本不读最好. 但是耐读的东西, 其实总是由不耐读的慢慢积淀成的, 况且如果光读所谓的耐读, 生活也显得颇为无趣. 一个人用持续的, 轻松愉快的心态, 每天读些消费品, 让这些有趣的东西过过脑子, 他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就不会僵化, 不会显得掉书袋, 且富有幽默感和时代精神.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 很偶然机会读到了某样东西, 东西本身可能不是好东西, 但是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发现了很多好东西. 就像金库的铜钥匙一样, 还是要随手捡一点比较好玩.

三种读品都消化, 应该可以造就一个敏锐, 靠谱和有幽默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