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4, 2007 - 贪心的报应,极度 orz

Comments

人品坏到极点了…

先是程序发现bug,

再是paper发现bug

再是读paper读到看到纸都恶心

再是写paper写到对着显示器就大脑发蒙

可是,最最痛苦的不是这个

最痛苦的是我前天用emule下黄金甲电影,我看到一个200多M的,很好,下下来,周杰伦在唱歌,一直在唱歌,居然是专辑的MTV

今天吸取教训,看准了名字下,下下来,说韩语,一直说韩语,居然是一个反对北朝鲜的韩剧。NND, 哪个丧尽天良的在emule上这么搞,名字也好意思叫”满城尽带黄金甲--周杰伦,巩丽”。

我一定要用美国+中国国骂拜访这人全家…. 可怜我用笔记本不分昼夜下了三天,就想paper写累了放松一下,我容易么我….

呼天抢地 orz, orz (像不像一个人趴在地上 呼天抢地的样子), 发完牢骚又要继续写paper …

Jan 14, 2007 - 推荐大家看个博

Comments

梅子的写食日记 (http://blog.sina.com.cn/m/plum) 其实很有名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知道。

梅子应该是个非常细心非常会生活的女孩子,她总是想着法子做不同的菜给她老公吃,而且还把做法发上来。因为她也生活在美国,也是以做一些家常菜为主。所以无论是食材,做法都有参考价值。而且她也很注意饮食搭配, 注意在时间和美味之间做出平衡,这些都对我们在美国的同学非常有帮助,建议大家去看看。

所谓 “要征服一个人的心,先征服他的胃”  说的很有道理呀 :)唉,我就想找个可以做菜的机器人,当然,还需要它会买菜洗碗⋯⋯

你说这这机器人多好,借高利贷我也买!

Jan 13, 2007 - 中国网民问百度什么

Comments

今天无意逛 digg.com , 看到一个报道,说 baidu 发布搜索风云榜,其中包括十大如何,十大为什么,十大什么是,十大要不要。具体的链接在这里/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下,不过我也把有些十大直接贴在这里了(转自百度)

十大为什么:

1.为什么要长征 2.为什么活着 3.为什么要喝水 4. 为什么打不开网页 5. 为什么掉头发

6.为什么上不了网 7. 为什么相爱 8. 为什么学习 9. 为什么考研 10. 为什么要结婚

我觉得用baidu的大学生年轻人居多,从7,8,9可以看出来。4,6其实不奇怪,同一个宿舍只有一台机器能上网的事情多了。估计第1条是写作业用的。第2条真的反映我们中国人压力巨大。 其实问问自己,想想我们的老师, 家长,想想我们爱的人,谁认真告诉过你,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相爱,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考研,为什么结婚。很多时候把答案交给网络的时候,是想找个理由,找个信念。我一段时期也极度没有信心,就搜过类似问题9的,只是要找理由鼓励自己。这个世界太多的为什么了,可是现在对年轻人教育已经极度功利了,只为成绩,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让我们都失去了对人生这些基本问题的追问。不过我高兴的看到网络给的答案都是乐观的中肯的,希望baidu知道的确能够帮助迷茫中的人。人都有迷茫需要一个理由的时候,不能说这些问题是弱智的,只能说,我们的教育,缺少这些人文的关怀。

十大如何:

  1. 如何减肥 2. 如何重装系统 3. 如何赚钱 4. 如何怀孕 5.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1. 如何创业 7. 如何化妆 8. 如何接吻 9. 如何炒股 10.如何瘦脸

这个十大再次说明使用网络的都是年轻人。除了5是回答作业外,其他1,4,7,10是年轻女孩子的问题,2,3,6,9,可能男性化重一点,至于8么,可能各占一半。于我个人,我也曾非常想知道问题3,6,8. 3,6都是很泛的问题,我当时想知道的就是一个指导原则,一些成功的经验。至于8,我想可能是文学作品中对于初吻的描写太过于美好,加上年轻人对于异型的美好幻想。4其实是8的升级版本,不过我极度怀疑他们问的真的是如何还是如何不, 不知道是询问人口年轻化还是中国目前性教育的匮乏所致 :)

十大什么是:

  1. 什么是爱 2. 什么是长征精神 3. 什么是博客 4. 什么是双核 5. 什么是3g
  1. 什么是和谐社会 7. 什么是期货 8. 什么是木马 9. 什么是幸福 10. 什么是生态系统

又是爱,这该死的爱 :). 网络可能真的是年轻人寄托情感的地方。爱是如此的复杂,如此的难以回答。让所有的年轻人都在思考。不要做假惺惺的卫道士,谁在情路受挫的时候不问这个问题呢? 我也想问,什么是爱,不过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2,6我就不说了。3,4,5,8都是和IT有关的,可以想像很多商家煞费苦心炒做这几个概念,可是消费者还楞是不懂. 比如我曾看珠江路Intel广告,一对美女,一人拿一个CPU, 说,”我们是双核”,你要是不认真看Intel还真以为TWINS演唱会。3g,博客也是炒的大热门,不过从这么多搜索量来看,这些概念远没有深入人心。 我对7倒是很有兴趣,期货是一个很金融的名词,怎么这么多人问这个。8表示中国流氓软件事业任重道远,至少还有如此多的网民还不知道什么是木马。9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真的不知道,或许是一点一滴的小感动,没法说出口的那种,因此实在太难回答了。

十大要不要

  1. 要不要读名著 2. 生命要不要继续 3. 有电脑要不要写字 4. 要不要考研 5. 要不要入党
  1. 要不要小孩 7. 要不要废除死刑 8. 要不要和网友见面 9. 要不要结婚 10. 要不要买房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如果说前面都是给原因 方法和定义,这个就是真的给选择了。说实话,2-5 我都问过自己。1估计是今年被易中天和红楼梦捧了,2其实是个人类永恒的问题,提问的人其实未必悲观,只是想借此探索生命的意义。3,是每个信息时代写不好字的孩子的基本问题。4,5肯定是大学生问题。6,9,10是工作人士的问题,很生活,很平常,也很深刻。我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我现在在北京工作,这几个问题我的确得想清楚。

我个人感觉榜单的可信度挺高的(当然我知道不好的内容已经过滤掉了),因为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也曾问过这些问题,也想知道这些答案。专业的分析留给社会科学家吧,我写的是我眼中的百度2006榜单,其中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那些看到这个窃笑的或者痛心的老先生们,不要说年轻人幼稚,他们深沉起来,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不要说当代年轻人全是精英,他们有些的放纵,让你不敢相信。不过,大学生的迷茫或自信,幼稚或成熟,奋斗或堕落,虚荣或踏实,物质或柏拉图,以及生活与爱情,学业与事业,在这份单子上,都看的清清楚楚。这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让我看到年轻的,热闹的,生动的,平凡的中国的一代青年人,包括我自己。

PS: 下次谁再挑头博客点名,我就问这些问题,哼!~

Jan 10, 2007 - 我眼中的民间科学家

Comments

可能是我平时涉猎范围比较广,看到”惊人”的成果通常要看个究竟,因此这些年遇到不少惊人的民间科学家。他们锲而不舍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让我感到佩服,但是他们既想研究科学又不尊重前人或他人研究方法的态度让我感到痛惜。今天又在百合上看到一个宣称中国只有他懂汇编语言的人。作为一个自认为没有被西方科学做成永久性大脑损伤(Ph.D.)的人,我写下自己对这些人的一些看法吧。

我接触过的民间科学家有两个,看过一些人写的书的有两个,研究密码学的两个,加上蒋春暄先生,黎鸣先生,也算不少了。大致上都是证明著名的看上去直观的数学猜想(奇怪的是没有人挑战过庞卡莱,估计微分几何对他们实在太难了),四色定理,要不就是不承认极限,宣布RSA不安全等等。

先说我接触过的,第一个,不妨称为A, 是在我系QQ群中认识。A询问怎么用LaTeX排版文章,我友好的推荐了一个网页。后来他把他写的论文发过来,说是建立了一个可以不从集合论就可以建立数系的理论。我当时在准备考研,枯燥之余读其论文,很快我指出他的几个明显的错误。他回我说,我没读懂。北大某哲学系教授说他写的对,有哲学意义等等。还问我是否认识南京大学研究数理逻辑的教授。我只能说抱歉,并且从此QQ隐身。当然,这个人继续往各大杂志投递他的论文,投一个不爽一个。

第二个,B, 中国人,国外某大学医学方向博士,闲暇时间研究数学,宣布从阴阳理论出发研究出了歌德巴赫猜想。要提交论文到arXiv, 好友Forrest把皮球踢给我。我花了不到1小时就发现几个假设不成立(他用易经概念糊弄人,但是我读过,理解起来容易),我还好心发email一一告知,结果他仍说”你没读懂,建议再读一篇并学习易经”。至此,我们找了个其他理由不理他了。当然他继续找其他人审稿了。

第三个C, 出了本册子叫”歌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高中我就读过,并借那本书学习了一下初等数论(很有用)。上了大学,再看(南大图书馆有,建议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借了),第23页(似乎)被一个牛人画了一个小叉,说这个推理不对云云。我看了看,的确很微妙,但是的确不对。至此对此书完全失望。当然,出书的这么多年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还建了一个网站。

第四个D, 出了本书叫1/0 (南大图书馆也有馆藏),不承认无穷的存在,只相信直观,不承认极限,说微积分错的。此书我看了看前言目录扔掉,作者在前言中极力说明中国数学黑暗,不识人才,他的伟大云云。当然了,他搞不清楚无穷远点其实不是点。

第五个E, 某大学老师,研究出了一个东西叫排列码。在博士论坛上已经被指出错误,反而人身攻击别人”蠢猪”,当然,他不懂什么叫NP.

第六个F, 某大学老师,研究出了不基于两个素数相乘的公钥密码,在博士论坛上已经被指出错误,反而人身攻击别人”劣等人”,”嫉妒他”,自己第一,王小云第二云云。当然,他还宣称中国就他一个人知道汇编语言。

还有蒋先生,我不讨论了。黎鸣先生说做出四色定理,却连一些图不可三色化都不理解。这些”科学家”,其实没有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就只是在家研究。虽然话语体系不同,你用阴阳八卦去证明歌德巴赫没问题,但是数学强调的是逻辑和可验证,如果连基本概念都不承认,却要人家承认你的话语体系并无条件接受你体系下的假设,这对那些评价你工作的人公平么?

科学重要的是精神,勇敢的心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个不是充分条件(有一个非要否认充分必要条件的先生,你应当同意我,我找到了一个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的例子)。 我十分钦佩他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要知道通往科学没有捷径,你也绝对不是地球上最聪敏的以至于大家都不理解你。我可以想像你们在灯下苦读的辛苦和灵光一闪时刻的快乐,科学毕竟是科学,光有梦想,绝对不是通向罗马的路。再说一次,免得被人口水: “你们挑战世界难题的态度我非常的欣赏,可是世界难题真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直观的背后是无数复杂的理论,何妨多读点书,而不是先说别人的理论不如你以至于坚决不读书” 世界上写书的科学家都不是傻瓜,你也不是, 何妨要求别人对你宽容的时候,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对自己的言论多一点虚心。对错误被指出后多一点反思少一点顽固。

//我不想和任何人打嘴仗,我说的是我眼中的,你要是不认识我,自然说的不是你。本人不针对任何人,故事人物除公众人物外全是符号,所以请勿对号入座。 (还有某个否认逆否命题的先生,”不针对任何人所以不要对号入座” 的逆否命题是 “你对号入座发现我说的是你所以我针对的就是你”,照你的理论,我这个命题不正确,所以我不是针对你,别再烦了,求求你了!

Jan 10, 2007 - 我眼中的民间科学家

Comments

可能是我平时涉猎范围比较广,看到”惊人”的成果通常要看个究竟,因此这些年遇到不少惊人的民间科学家。他们锲而不舍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让我感到佩服,但是他们既想研究科学又不尊重前人或他人研究方法的态度让我感到痛惜。今天又在百合上看到一个宣称中国只有他懂汇编语言的人。作为一个自认为没有被西方科学做成永久性大脑损伤(Ph.D.)的人,我写下自己对这些人的一些看法吧。

我接触过的民间科学家有两个,看过一些人写的书的有两个,研究密码学的两个,加上蒋春暄先生,黎鸣先生,也算不少了。大致上都是证明著名的看上去直观的数学猜想(奇怪的是没有人挑战过庞卡莱,估计微分几何对他们实在太难了),四色定理,要不就是不承认极限,宣布RSA不安全等等。

先说我接触过的,第一个,不妨称为A, 是在我系QQ群中认识。A询问怎么用LaTeX排版文章,我友好的推荐了一个网页。后来他把他写的论文发过来,说是建立了一个可以不从集合论就可以建立数系的理论。我当时在准备考研,枯燥之余读其论文,很快我指出他的几个明显的错误。他回我说,我没读懂。北大某哲学系教授说他写的对,有哲学意义等等。还问我是否认识南京大学研究数理逻辑的教授。我只能说抱歉,并且从此QQ隐身。当然,这个人继续往各大杂志投递他的论文,投一个不爽一个。

第二个,B, 中国人,国外某大学医学方向博士,闲暇时间研究数学,宣布从阴阳理论出发研究出了歌德巴赫猜想。要提交论文到arXiv, 好友Forrest把皮球踢给我。我花了不到1小时就发现几个假设不成立(他用易经概念糊弄人,但是我读过,理解起来容易),我还好心发email一一告知,结果他仍说”你没读懂,建议再读一篇并学习易经”。至此,我们找了个其他理由不理他了。当然他继续找其他人审稿了。

第三个C, 出了本册子叫”歌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高中我就读过,并借那本书学习了一下初等数论(很有用)。上了大学,再看(南大图书馆有,建议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借了),第23页(似乎)被一个牛人画了一个小叉,说这个推理不对云云。我看了看,的确很微妙,但是的确不对。至此对此书完全失望。当然,出书的这么多年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还建了一个网站。

第四个D, 出了本书叫1/0 (南大图书馆也有馆藏),不承认无穷的存在,只相信直观,不承认极限,说微积分错的。此书我看了看前言目录扔掉,作者在前言中极力说明中国数学黑暗,不识人才,他的伟大云云。当然了,他搞不清楚无穷远点其实不是点。

第五个E, 某大学老师,研究出了一个东西叫排列码。在博士论坛上已经被指出错误,反而人身攻击别人”蠢猪”,当然,他不懂什么叫NP.

第六个F, 某大学老师,研究出了不基于两个素数相乘的公钥密码,在博士论坛上已经被指出错误,反而人身攻击别人”劣等人”,”嫉妒他”,自己第一,王小云第二云云。当然,他还宣称中国就他一个人知道汇编语言。

还有蒋先生,我不讨论了。黎鸣先生说做出四色定理,却连一些图不可三色化都不理解。这些”科学家”,其实没有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就只是在家研究。虽然话语体系不同,你用阴阳八卦去证明歌德巴赫没问题,但是数学强调的是逻辑和可验证,如果连基本概念都不承认,却要人家承认你的话语体系并无条件接受你体系下的假设,这对那些评价你工作的人公平么?

科学重要的是精神,勇敢的心是科学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个不是充分条件(有一个非要否认充分必要条件的先生,你应当同意我,我找到了一个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的例子)。 我十分钦佩他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要知道通往科学没有捷径,你也绝对不是地球上最聪敏的以至于大家都不理解你。我可以想像你们在灯下苦读的辛苦和灵光一闪时刻的快乐,科学毕竟是科学,光有梦想,绝对不是通向罗马的路。再说一次,免得被人口水: “你们挑战世界难题的态度我非常的欣赏,可是世界难题真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直观的背后是无数复杂的理论,何妨多读点书,而不是先说别人的理论不如你以至于坚决不读书” 世界上写书的科学家都不是傻瓜,你也不是, 何妨要求别人对你宽容的时候,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对自己的言论多一点虚心。对错误被指出后多一点反思少一点顽固。

//我不想和任何人打嘴仗,我说的是我眼中的,你要是不认识我,自然说的不是你。本人不针对任何人,故事人物除公众人物外全是符号,所以请勿对号入座。 (还有某个否认逆否命题的先生,”不针对任何人所以不要对号入座” 的逆否命题是 “你对号入座发现我说的是你所以我针对的就是你”,照你的理论,我这个命题不正确,所以我不是针对你,别再烦了,求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