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同学从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寄来贺年卡片一张。虽然美国邮政再次不证自明告诉我其效率低下,但是我好歹还是收到了。
掰掰手指算算,SUNY 英杰的,光华 Fibonecei 的,NYU 张帅的,以后我把这些牛人的贺卡收集收集,开个展览,我就收收门票也够了。张帅说了,有空到纽约玩一定好好招待,于是我决定下次去纽约的时候…. 只带一张单程机票。
张帅同学从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寄来贺年卡片一张。虽然美国邮政再次不证自明告诉我其效率低下,但是我好歹还是收到了。
掰掰手指算算,SUNY 英杰的,光华 Fibonecei 的,NYU 张帅的,以后我把这些牛人的贺卡收集收集,开个展览,我就收收门票也够了。张帅说了,有空到纽约玩一定好好招待,于是我决定下次去纽约的时候…. 只带一张单程机票。
4G Spaces 发言人You XU 答记者问:
各位上午(美国时间)好,首先宣布两条消息:第一,本人身体恢复健康,感谢老爸老妈和各位同学朋友关心;第二,应我的邀请,最近Blog将会发表一篇重量级文章。
下面,转载一篇关于微软最近I’M 计划的FAQ, 算是我的答记者问。
(原文链接: http://alpha0roc.blogspot.com/2007/03/im-initiative.html)
i’m Initiative 的问和答
前天提到的
计划,全称是 i’m Initiative。当时刚一看到消息就立刻将它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具体的操作方法、流程等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在经过多人指正后,终于下定决心把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官方博客上的《The i’m Initiative and new secret emoticon 》的问和答部分翻译出来(只翻译了问和答部分,这也是整篇文章占比重最多的部分,想看原文的朋友点击上面链接)。贴上来方便大家更为方便地了解 i’m Initiative 的来龙去脉。
感谢 AVIVA 在翻译上的技术支持。:-)
如何使用 i’m Initiative?
- 使用 Messenger 8.1
- 通过在你的显示名称栏中输入你愿意支持的组织代码来添加 i’m 图释
![]()
- 发送和接收消息
- 由你使用 Messenger 所带来的广告收入的一部分将被捐助给你支持的组织。因此,发送和接收越多的消息,你支持的组织也将获得更多的捐助
注意:当前的捐助只适用于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美国用户。如果你在美国,并且你发送消息给其他国家的联系人,你的消息同样会被计算在捐助中。
i’m 图释
代表什么意思?
它将告诉你的联系人你正在making a difference,所以它是”i’m making a difference”的简写。
i’m 有哪些代码、支持哪些组织(代码不包含”=”号)?
- American Red Cross ——
准备提供帮助,代码 = *red+u
- Boys & Girls Clubs of America ——
为孩子提供理想的环境,代码 = *bgca
- National AIDS Fund ——
与艾滋病(AIDS)抗争,代码 = *naf
- National MS Society ——
参与到解决多发性硬化症(MS)的运动,代码 = *mssoc
- ninemillion.org ——
帮助9百万流离失所的孩子,代码 = *9mil
- Sierra Club ——
探索和保护这个星球,代码 = *sierra
- StopGlobalWarming.org ——
阻止全球变暖,代码 = *help
- 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 ——
寻找乳腺癌的治愈方法, 代码 = *komen
- UNICEF ——
救助生死边缘徘徊的孩子,代码 = *unicef
我能把 i’m 图释
放在我的个人消息栏里面吗?并发送消息?
是的,你可以。但是你必须仍然把它放在你的显示名称栏里,以便将你的消息活动统计在捐助中。
我喜欢的组织并不在列表中,我该如何做?
请 在这里向我们发送反馈信息。
对每个组织的最少捐助额度是多少?
以上的每个组织都将在第一年收到最少 $100,000 的捐助。
既然有最少捐助额度,那么最多捐助额度呢?
并没有最多捐助额度,你发送和接收越多的消息,你支持的组织也将获得更多的捐助。
我能支持多个组织吗?
你可以将多个组织代码放到你的显示名称栏中,但是只有第一个组织才会被统计到捐助中。如果你无法只选一个,那么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意调换第一个组织。
Messenger 如何产生收入?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免费服务。但我们确实在客户端中包含了广告以帮助支付该服务和我们的薪水。而有了 i’m Initiative,你也能决定收入的一部分将去向何方。
我的一些联系人无法看到 i’m 图释
?
为了能够看到 i’m 图释
,你必须使用 Messenger 8.1 正式版。你可以告知你的联系人 从这里获得它。
我已经按照以上步骤做了,除此之外我还能再做什么?
- 告诉你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上的所有联系人,添加 i’m 图释
到他们的显示名称栏,直到满屏尽是
为止
当然也不一定都要这样,你也可以如此:
- 如果你有朋友和家人还未使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请鼓励他们使用
- 在你的博客上创建一个引用通告或链接到 此文章(指的是原文,当然你要链接这篇文章,我也没意见:-)),或在 e-mail 中与其他人分享这些信息
- 发送更多的消息
- 访问列出的这些组织网站,寻找其他方法去提供帮助
- 访问 i’m Initiative 官方网站,选择喜欢的图式添加到你的博客和邮件签名以显示你正在支持此活动
这 太难以置信了,倒像是个老鼠会(原文为:sort of like that e-mail I got about Bill Gates sending me a Million dollars if I forward the email onto 10 friends and they send it on to 10 friends, etc。懒得翻了-_-!!!),我如何确认这是真的呢?
你可以访问I’m Initiative的官方网站——http://im.live.com/——那些组织的网站上也会有相关信息。
我并不是住在美国。我能做什么?
如上所述——当前的捐助只限于美国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用户,但你仍能做这些:
- 从这里登录。你将会被问到你的国家信息,这将有助于将来的推广至其他国家的计划
- 不论如何都添加 i’m 图释到你的显示名称栏,向你的联系人展示你所支持的组织
- 鼓励你的朋友,特别是美国的,将I’m 图释添加到他们的显示名称栏
- 发送尽量多的消息给你美国的朋友
- 发送关于你所支持的本国组织的回馈信息到这里
我仍然有很多问题,我在哪里可以得到答案?
不得不和我的很多SMN上改了签名的同学说: 我们都有美好的愿望,可惜小气的微软只支持美国用户挂这个签名。其次,我研究了一下发现Live Messenger 只有Windows版本,没有苹果版本,更加没有Linux版本,用其他客户端没效果 ,所以我也被褫夺了贡献权。
因此,广大读者,我们还是正常过日子吧,我不得不沉痛的和大家说,这事情和咱们中国用户没啥关系。
本次答记者问结束。
前几天就感觉到不舒服,连坐车几分钟都烦躁,耐不下心做事情。今天终于受不了了,刚进家门就歪歪的想扶墙。按照久病成医的我的想法,肯定是睡觉不够。这病最好治,都不需要开处方拿药,直接把自己扔到床上,剩下的事情就靠重力了。这不,从七点睡到十点半,一个梦都没做,睡的真香啊。起来又觅了点食物,到SMN上和人说几句话,得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都不说了,都祝福安慰当事人。
估计病要如抽丝般去了,去吧去吧,我挥一挥衣袖,不让它带走半分云彩。为巩固疗效,我去继续扩大战果了。
今天讲一个小故事,用Jobs的话说, no big deal, just a story.
根据原文翻译并有修改删节,原文在这里:http://www.pacifict.com/Story/
本文按照GPL发布. 原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作者Ron Avitzur 曾是Apple公司的一个合同工(不是正式雇员,是属于外包性质的合同工)。1993年左右,他在Mac上写了一个小程序叫Graph Calculator. 简单的输入公式比如sin(x),这个软件就可以可视化这些公式。很多的中小学生都因此不觉得数学是那么困难。
===================
1993年,在苹果取消了一个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合同后,我失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完成这个项目。因为电子门卡继续有效,所以我照常去上班。很多人认为我做的事情很cool, 所以他们也很同情我,每次我demo的时候他们都赞不绝口,可是支持是支持,没人继续给我付薪水了。所以我就属于义务劳动。
那会儿苹果才从68K转到PPC平台,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把代码修改了一下,在PPC上居然跑起来了。这个给了我们信心。然而原型到产品总是会有漫长艰辛的工作。因此我让我的朋友Greg帮我。他项目结束了,就告诉他的经理我现在他由我负责,所以他的经理也没收他的门卡和办公室。我反过来说向他负责。
我们互相激励,就连苹果的工程师看到了我们的项目也很支持,也理解我们,后来我们才发现,苹果中这个事情不是单独一例,很多人都这样干。后来Apple把我们的办公室分配给别人,保安把我们带出去,收了门卡。不过我们依旧跟着Apple的员工跑进办公室,找空办公室工作。
软件这东西是行百步半九十,程序员和用户的观点有时候是两回事。 细节测试和质量管理很重要。我们找了一个数学博士和一个写过数学软件的人帮忙。后来我们又遇到一个写3D的专家,帮我们省了非常多的时间。无数的来自界面设计,文档撰写的人参加进来,和我们一起改进。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品发布出去,要不然一切就白费了。后来,我们遇到一个负责设计工厂母盘的人,我们只要把程序给他交给工厂,每台苹果上就会有我们的软件。我们信心倍增。
后来苹果内部的支持越来越多,到94年一月,产品成熟。 那时我们的目的很单纯,一来PPC很强大,我们想体验它,二来我们也想做出让千万人用的产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写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是一种公益活动,所以我们不拿苹果的钱还在替它工作。
后来,项目完成之时,我们上了时代。我还想把我的软件作为windows98的一部分发布,但是很不幸的是微软的门禁系统太牛了。
========================
Google Video 有视频: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97796873809571567&q=engedu+story
另外,Google EngEdu系列的视频都带字幕,我觉得无论是开阔视野还是学习英语都非常有好处,建议大家看看。
========================
故事讲完了,插几句我的感觉:
我觉得想要做好工作,尤其是突出的工作,简单的动机,纯粹的兴趣和不断的坚持很重要。
其实我这种至少一大半还在象牙塔中的人对于工作这个词实在没多少资格说话。只是看的听的故事也挺多的了,算是自己不成熟的体会吧。
工作的动机不能不强,也不能太强。有人做网站就是为了出售,有人搞研究就是为了拿炸药奖。要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不是好士兵,可是老想着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也不是一个合格士兵。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对于做IT的尤其重要,太强的动机容易让人抑郁焦躁,这个事情在咱们IT圈子中常见,这个圈子变化快,压力大,很容易想法发生偏差。 这里有一封华为任正非给员工的信,推荐有兴趣的人读一下: http://www.dbanotes.net/review/huawei_letter.html
脱离了兴趣,如果人在心不在,单纯为了赚钱聊以糊口,很难做出杰出的工作,也必然迷失工作的方向。
除了兴趣和东西,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认准了的事情要不断坚持;这位不拿钱,在Apple无偿坚持了一年。没有什么公司和产品是一下子成功的,没有什么工作是一举成名的(好吧,除了超女和好男儿)。坚持是和时间赛跑的最好工具。 我们这一个行业,无论什么公司,风光的背后永远是加班,凉水和方便面。上天对于一个公司,永远都是公平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说我自己呢! 这段时间我又有点浮躁和幻想了,用这个故事鼓励,调整一下自己。
今天讲一个小故事,用Jobs的话说, no big deal, just a story.
根据原文翻译并有修改删节,原文在这里:http://www.pacifict.com/Story/
本文按照GPL发布. 原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作者Ron Avitzur 曾是Apple公司的一个合同工(不是正式雇员,是属于外包性质的合同工)。1993年左右,他在Mac上写了一个小程序叫Graph Calculator. 简单的输入公式比如sin(x),这个软件就可以可视化这些公式。很多的中小学生都因此不觉得数学是那么困难。
===================
1993年,在苹果取消了一个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合同后,我失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完成这个项目。因为电子门卡继续有效,所以我照常去上班。很多人认为我做的事情很cool, 所以他们也很同情我,每次我demo的时候他们都赞不绝口,可是支持是支持,没人继续给我付薪水了。所以我就属于义务劳动。
那会儿苹果才从68K转到PPC平台,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把代码修改了一下,在PPC上居然跑起来了。这个给了我们信心。然而原型到产品总是会有漫长艰辛的工作。因此我让我的朋友Greg帮我。他项目结束了,就告诉他的经理我现在他由我负责,所以他的经理也没收他的门卡和办公室。我反过来说向他负责。
我们互相激励,就连苹果的工程师看到了我们的项目也很支持,也理解我们,后来我们才发现,苹果中这个事情不是单独一例,很多人都这样干。后来Apple把我们的办公室分配给别人,保安把我们带出去,收了门卡。不过我们依旧跟着Apple的员工跑进办公室,找空办公室工作。
软件这东西是行百步半九十,程序员和用户的观点有时候是两回事。 细节测试和质量管理很重要。我们找了一个数学博士和一个写过数学软件的人帮忙。后来我们又遇到一个写3D的专家,帮我们省了非常多的时间。无数的来自界面设计,文档撰写的人参加进来,和我们一起改进。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品发布出去,要不然一切就白费了。后来,我们遇到一个负责设计工厂母盘的人,我们只要把程序给他交给工厂,每台苹果上就会有我们的软件。我们信心倍增。
后来苹果内部的支持越来越多,到94年一月,产品成熟。 那时我们的目的很单纯,一来PPC很强大,我们想体验它,二来我们也想做出让千万人用的产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写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是一种公益活动,所以我们不拿苹果的钱还在替它工作。
后来,项目完成之时,我们上了时代。我还想把我的软件作为windows98的一部分发布,但是很不幸的是微软的门禁系统太牛了。
========================
Google Video 有视频: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97796873809571567&q=engedu+story
另外,Google EngEdu系列的视频都带字幕,我觉得无论是开阔视野还是学习英语都非常有好处,建议大家看看。
========================
故事讲完了,插几句我的感觉:
我觉得想要做好工作,尤其是突出的工作,简单的动机,纯粹的兴趣和不断的坚持很重要。
其实我这种至少一大半还在象牙塔中的人对于工作这个词实在没多少资格说话。只是看的听的故事也挺多的了,算是自己不成熟的体会吧。
工作的动机不能不强,也不能太强。有人做网站就是为了出售,有人搞研究就是为了拿炸药奖。要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不是好士兵,可是老想着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也不是一个合格士兵。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对于做IT的尤其重要,太强的动机容易让人抑郁焦躁,这个事情在咱们IT圈子中常见,这个圈子变化快,压力大,很容易想法发生偏差。 这里有一封华为任正非给员工的信,推荐有兴趣的人读一下: http://www.dbanotes.net/review/huawei_letter.html
脱离了兴趣,如果人在心不在,单纯为了赚钱聊以糊口,很难做出杰出的工作,也必然迷失工作的方向。
除了兴趣和东西,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认准了的事情要不断坚持;这位不拿钱,在Apple无偿坚持了一年。没有什么公司和产品是一下子成功的,没有什么工作是一举成名的(好吧,除了超女和好男儿)。坚持是和时间赛跑的最好工具。 我们这一个行业,无论什么公司,风光的背后永远是加班,凉水和方便面。上天对于一个公司,永远都是公平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说我自己呢! 这段时间我又有点浮躁和幻想了,用这个故事鼓励,调整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