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2, 2008 - 操蛋政府的救灾

Comments

昨天在家,女友看电视,看到缅甸的救灾情况,大骂一声: motherfucker. 我很惊讶, 问原因.  她说缅甸军政府似乎在拖延美国的救灾援助. (我没有告诉她美国一直制裁缅甸,所以缅甸人很穷, 没法抗灾. 要不然她又要骂共和党和小布什 motherfucker 了). 我说, 军政府是操蛋, 但是操蛋的原因可能是对西方不信任. 你看印度和中国的救援不是很快到位了么? CNN 的报道则是: 缅甸政府把救援物资打上将军的标签后发放 (Debbie Stothard … said her organization has received reports of aid packages being distributed with the names of military leaders on the labels.). 西方民众听媒体这么一说, 肯定要骂军政府操蛋了. 果然, 今天一到系里面就有同学说这个事情, 说缅甸政府简直是 Son of Bitch. 连援助都不让顺利入境.

对于救灾, 我想缅甸军政府和我党一样,都是信奉不干涉内政主义. 对于敌人的“嗟来之食”, 怕是不怎么感兴趣. 而且国家被西方封锁后, 政府各级自然都会有怨气, 就算西方援助到了门口, 怕是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物资发放. 在亚洲的价值观中, 人权不是第一位的, 西方运援助来,让救灾专家自主发放,在亚洲的政权看来,不是为了效率,而是收买人心. 女友眼看着美国没办法送达救援物资, 又不能用打伊拉克的办法派美国大兵直接救灾, 最后只好说, 要中国和印度赶快派救灾专家, “强行”进入缅甸救灾. 我说,呵呵,中国没美国那么牛,能“强行”的话, 缅甸就是中国一部分了. 她说, 这个是灾难, 你们中国就见死不救么? 或者, 让你们中国政府再多给点援助, 补上西方不能入境的那部分?我说, 好吧, 我写篇文章, 号召大家关注关注这个问题吧. 于是, 也就顺着她的意思,动动嘴皮子, 希望大家关注一下这个事情.

说到操蛋政府的救灾, 就会回到一个永恒的问题: A 组织可以帮助 B 群体, 你也想要帮助 B 群体, 但是你不喜欢 A 组织. 怎么办? 比如很多人不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原因是相信有人贪污捐款. 不合作, 这是解法1,  也就是说, 索性不帮了; 美国人喜欢”强行”, 他们是解法2, 就是直接绕过或者灭掉 A,自己成立一个高效的 A’. 这个思维方式在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地方表现都很明显. 女友也是主张中国直接强行救灾. 我们中国较多使用的是解法3, 号称所谓的高薪养廉法, 和A 做朋友, 允许A拿一点. 要是你操蛋过火了,就把你灭了. 操蛋不过火, 随你怎么搞. 于是, 我们养着各级大大小小的操蛋官员和北朝鲜那个胖子.  三个解法, 无高下好坏之分; 只愿大家把精力先放在帮助 B 上, 至于解法123的好坏, 可再议.

昨天四川地震了, 好像伤亡也很靠近缅甸的了. 假如各地组织捐款什么的, 呼吁各位能力所及掏一点吧, 就算救灾的时候有操蛋的行为, 灾民还是需要帮助的. 我相信国内的援助还是比较能直接到达有需要的灾民手里的.  (哪家媒体能全程关注一下救灾情况?做个专题什么的. 不能每次救灾只能看到解放军叔叔和温家宝吧. 抗灾救灾过程中总有点负面的要批评, 总有经验要吸取的吧.  还有谁能告诉我哪儿有接受地震救灾捐款的网页? )

最后说个题外话: 感觉这几年在很多事情上, 尤其在亚洲周边事务上, 和不亲西方政府打交道的事情现在好像都是靠中国出面了. 西方民众都普遍形成一个观念:朝鲜,苏丹和缅甸,以及巴基斯坦, 都得靠中国插一腿. (当然, 他们还是希望中国给压力,就像他们间接制裁一样). 我个人认为, 中国是大国, 该有大国的责任. 在这些问题上花花小钱, 多和他们政府接触接触, 做出一个开明的大国的风范, 修补修补国际形象, 要比和达赖死磕赚分多了.

May 10, 2008 - Pyipopt, Python marries with Ipopt

Comments

Ipopt is a leading nonlinear optimization tool. There are a bunch of interfaces, e.g. C/C++ standard interfaces, Java and MATLAB interface, FORTRAN interface for programmers.  However, no existing interface to python was presented. I started to connect ipopt with python two months ago inspired by OpenOpt. After lots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nasty testing,  today, I proudly announce that the python interface of ipopt, aka, pyipopt, version alpha, is ready to go.

With the help of this module, in python, you can just use

import pyipopt

nlp = pyipopt.create(n, xl, xu, m, gl, gu, nnzj, nnzh, f, gradf, g, gradg, h, apply_new)

solution = nlp.solve(x0)

to get your NLP problem which n variables (xl, xu are boundaries for variables), m constraints (gl, gu are boundaries for constraints), and objective function f (gradf is the gradient, h is the Hessian matrix) with constraints g (gradg is the Jacobian value) optimized by IPOPT.

The package is available via google code: http://code.google.com/p/pyipopt/   An OpenOpt hooker is under development.

The code has BSD license. you can use this module whatever you want. For bug report and other related things, reach me at youxu AT wustl.edu.

To write a  package is not rocket science, but it might save you some time in your research.

[Special thanks to Dmitrey Kroshko from OpenOpt and Scipy community; Dominique Orban from Nlpy community]

May 5, 2008 - 问草莓

Comments

草莓周刊引用了我博客的不少文章,带来了不少流量. 先表示感谢.

可令人失望的是, 最近几期的报道写的都不怎么样. 除了编辑在字里行间夹带私货以外, 连引用的文章都开始”不阅读”了: 编辑引用别人文章标题, 强奸引用文章的内容, 来彰显和引用文章相反的观点, 真是滑稽透顶. 一个号称面向草根的媒体, 却频频代读者思考, 实在是看着痛苦.

最近一期的教育段为例,

[教育]

中国的人权素养教育、媒体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民主素养教育都是空白的,从教科书可以见一般。一般的学生,包括很多留学到外的学生,都早就被教育得善于用粗旷的大手笔在10分钟内来谈普世价值,却全然不知道自己谈事情的环境就是人权的一部分。留学在外,首先学会难道不是如何对话和共同生活(联合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没有把普世价值关带回中国,却把一家的强盗价值观拿到国外横行,除了受到法制的惩罚做为后世案例,还是逃脱不了数据萝莉的框架。况且,最大的悖论在于,充分利用在地国的权利进行“爱国”的人们,往往是最爱在地国的“精神分裂”状态。

我请问草莓的编辑:

  1. 哪个出处宣称了”四个教育都是空白”? 还是编辑在装逼?

  2. “早就被教育的” 一句, 请给出处. 做编辑, 要有点信息素养, 不要自己杜撰没出处的句子.

  3. “留学在外”这个反问句, 是一个标榜客观的媒体该用的么? 我怎么觉得好像是北晚文峰问长平的那句著名的“这难道就是言论自由吗”的语气啊!  编辑有没有简单的逻辑素养和媒体素养?

  4. “没有把…, 却..强盗价值观..横行”一句. 显然是编辑自带私货, 请证明”没有把…”, 和”强盗价值观… 横行”的正确性. 另外, 自由和”拿价值观横行”是并行不悖的, 不清楚的可以看我写的”第一修正案和相关判例“一文. 写出这句的编辑很让我怀疑有没有”言论自由”的素养.

  5. 阅读我的”数据罗丽“一文就知道, 我明明在说不是悖论, 草莓周刊的编辑非要强行用我的题目说明相反的观点, 是”不阅读症”患者么? 编辑有简单的教育素养么?

鉴于我的身份大家都知道, 我想实名问一问草莓的编辑的身份:

这期编辑这段的人是谁? 是不是海外留学生? 还是土鳖? 这个编辑有没有大学文化? 有没有系统接受过人权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 民主素养教育? 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接受的?(作为一个四无中国人, 请允许我有个机会学习他)

另外, 恳请下次在没读清楚我的文章之前请不要引用标题, 不要做标题的萝莉. 我不希望我的文章标题被所谓的草根媒体用来强奸读者的思考.

当今中国, 愤世嫉俗是潮流, 夹带私货就很让人鄙视了; 装逼是潮流, 装失败了就让人同情了.

Update: 原来我不是第一个质疑草莓的, 这篇质疑写的比我还要好.

May 3, 2008 - 数据萝莉和思想奴隶

Comments

给大家布置几个思考题:

A, 连岳读者说: “中国:90.6%(22596)六年中共有两万多中国人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回国的十中无一 ”

  1.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什么, 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 回国后主要用处在什么地方, 不回国的动机是什么?

  2. 台湾, 日本和中国的人均GDP 和美国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人均收入的差距和回国率是不是正好负相关? 附加题: 北京和贵州的人均收入差距是多大. 来自贵州的在北京读大学的大学生回贵州工作的比例多大?

  3. 时代周刊去年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 China’s ME Generation. 最近的纽约时报一篇叫做 China’s Loyal Youth. 当时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判断和现在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判断有没有不同? 为什么?

  4. 如何避免幼稚的使用数据, 做数据面前的萝莉.

B. 关于独立思考的思考题

  1. 什么是独立的思考. 是否表现在人格的独立, 思想的独立, 数据的独立, 还是什么?

  2. 怎样利用统计数据? 即怎样一方面找数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保证对数据的客观分析

  3. 如果别人也独立思考了, 结论却和你恰恰相反, 怎么办? 是否认他的思考, 否认他的智商, 还是采用其他方法?

  4. 如何避免偶像, 朋友, 或者喜欢的人的思想对自己独立思考的影响? 如何避免歪曲的报道, 不客观的描述和数据对独立思考的影响? 如何避免做思想的奴隶?

本文无结论, 只有一个猜想:证明或举出反例: 让别人代替自已思考很吃亏.

Apr 27, 2008 - 意甚懒

Comments

最近对周围吵吵闹闹的事情颇为心疏意懒。

3月末, 我在学校帮助征集奥运签名, 站了两个钟头, 大家都很友善. 一开始我怕征集不到, 觉得挺对不起祖国的, 后来我觉得自己有点傻, 不就是一个签名么, 干嘛自己当成政治任务一样.

4.24 日,在系里,美国同学拿着一封中科院发的邀请问我什么意思. 据说奥运前外籍人士到中国的签证很难办,难到需要中科院的红头邀请文件.

4.25 日是某个著名的组织和另外一个著名的组织单挑示威9周年.

依旧4.25 日, 朋友告诉我,迷笛音乐节延期了. 理由是奥运. 主办方没有办法, 说主题改成”还有一百天”. 这种怕出事就不办事的情况放在中国也算正常. 可惜的是这个朋友和我赶了好几个晚上做了一个让崔健同学使用的 iPhone 控制的视频切换系统, 估计暂时用不上了. 无数的国际国内的人在来北京的路上, 只能回去.

4.26 日上面提到的流亡海外的组织,结合最近出镜率很高的另一个组织跑到我们这个城市巡回宣讲国内某个组织的恶行, 顺带抵制奥运. 我从旁边经过, 觉得这场游戏真有意思. 本来我是的确想举个牌子抗议他们胡说八道的, 后来想想, 何必呢, 大家都是混饭吃, 都不容易.

依旧4.26 日, 亚特兰大抗议CNN如火如荼. 在CNN大门口摆出了安替CNN的牌子. 可是, 中国有安替CCTV么? 既然做人不要太CNN, 只要做人CCTV就行.

4.27 日, 同学告诉我, 奥运前在北京没希望找到房子了, 而且非得办暂住证, 北京待不下去了.

依旧4.27 日, 郭启睿丢了手机,抱怨国内人与人没有信任. 我新买了刚发布的马里奥卡丁车, 和楼下穿 Free Tibet 衣服的 一个学生快乐的打了个招呼. 晚上回来以后, 我发现中国的搜索引擎不能搜家乐福了.

憋着一口气,想唱摇滚音乐, 突然不知道为什么, 从喉咙口咳了一声, 张口就来了一句: “晋国太原有一只乐队名字叫…”

(以下MP3含有极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 该音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属于非法音响制品. 请中国大陆读者在确定周围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下载独自欣赏, 以免触犯法律)

http://blog.youxu.info/aonima.mp3

(可能是我的服务器放盗链了, 点开后再刷新一下才能下载收听)